2018年4月4日,美國發布了建議加征關稅的自中國進口產品清單,其中包括新能源汽車和相關零部件。作為反擊,中國對美擬加征關稅的清單中也涉及汽車。
美國主要是對中國汽車零部件產品開火,而中國主要是對美國整車進行反擊。伴隨新能源汽車的風口,我國鋰電池企業長足發展,以寧德時代、比亞迪為代表的電池企業和以新宙邦、多氟多為代表的電池材料企業加速了國際化擴張之路。此次中美貿易戰是否會阻礙阻礙中國企業擴張的進程?
在全球鋰電池領域,日韓企業長期占據領導地位,中國企業后來居上,而最早燃起新能源汽車之火的歐美卻為何沒有全球領先的鋰電企業?
鋰電池企業影響較小
在美國征收關稅的中國進口產品清單中,包括了鋰電池等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在內的1300多種項目。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向鋰電大數據表示,中美貿易戰目前對鋰電池企業影響不大。中國鋰電池出口所占美國市場的份額并不大,另一方面,中國擁有足夠大的國內市場消化產能,無論是電動車還是電池,出口到美國的業務量都相對較小,因此對鋰電池板塊的影響有限。
不過也有行業分析認為,國內受此次貿易摩擦影響最主要的是鋼鐵、鋁等行業,尤其是航空航天、信息及通信技術、機械制造等領域,其次是貿易占比較高的行業。由于鋰電制造過程中對先進生產設備的依賴程度較高,因此對于鋰電制造行業可能會產生部分影響。
中國企業加速全球擴張進程
從長遠來看,貿易戰只會帶來兩敗俱傷的局面。近年來中國鋰電池相關企業迅速崛起,并開始全球化擴張之路,與日韓企業一決高下。近期,中國電池企業在歐洲建廠擴張的新聞不絕于耳。美國同樣擁有龐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在貿易戰陰影下,中國電池企業難以打開美國市場。
中國企業的全球化擴張已在歐洲市場初現端倪,隨著歐洲電動汽車需求增長,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和材料企業嗅到商機,紛紛加速了在歐洲的擴張和布局。目前,鋰電原材料企業星源材質、江蘇國泰、天賜材料等都在加速推進歐洲市場進程。寧德時代也正在考慮在德國、匈牙利、波蘭三國中擇址建廠,為包括寶馬在內的車企提供動力電池,具體生產規模根據地區市場需求來決定。
失落的歐美鋰電企業
眾所周知,目前全球動力電池領域是中日韓三分天下,全球知名鋰電廠商幾乎都屬于中日韓三國,算得上名號的美國動力電池企業也已經被萬向集團收購。在新能源汽車浪潮最先開始的歐美,為什么反而沒有全球領先的鋰電池企業?
其實歐美汽車界一開始選擇的就是燃料電池而不是鋰電池,歐美也曾出現過一段時間的鋰電池投資熱潮,想迎頭趕上的歐美企圖“一口吃成胖子”,而結局卻是慘淡,2013年A123破產而被中國萬象集團收購。去年6月,巴斯夫也將中國區電解液業務和蘇州生產基地全部股權轉讓給新宙邦。另外,包括美國陶氏化學和杜邦在內的不少歐美化工材料巨頭都宣布終止鋰電材料方面的研發和相關業務。
目前全球鋰電產業鏈的發展格局基本已定,鋰電產業鏈競爭的焦點是成本和性價比,歐美自有企業已不具備優勢,在這種情形下,歐美電池相關企業很難再發展起來。行業分析認為,歐美市場今后將只是個鋰電消費市場,而中韓鋰電企業赴歐洲和北美建廠,將會成為一種行業趨勢。
因此長遠來看,中美貿易戰不會對中國鋰電企業造成威脅,而中國電池企業很難說沒有進軍美國市場的野心。
廣州超音速自動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擁有行業里高門檻的核心技術,在研發上面投入更多的成本和人力,快速且專業的對應客戶日益變化的需求。目前超音速擁有近百人的團隊,其中包括以多名博士和教授為帶頭人的30多位技術骨干。目前擁有國家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112項(其中,已取得證書:80項,申請中:32項)、軟件著作權授權54項,有17個大明星產品順利通過“廣東省高新技術產品”認定,并榮獲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優秀企業、中國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100強稱號。
超音速不僅快速,更加精準!